读书笔记 - 《专注力》

趁着在FB的实习结束,读了 Chris Bailey 的 《专注力》。感觉其中的方法和观点对我很有帮助,因此顺手写下了些笔记。本篇博文的目的是将这些笔记电子化,方便以后查阅。因为里面提到的一些方法我在读这本书前就使用了,因此可能不在笔记内容范围内(比如关闭大多数app的通知),如想系统了解,还是应该读原书。

专注模式

我们应该避免进入“自动模式”。一个“自动模式”的例子就是,我们拿起手机后,将各种app打开一遍,以求得到新推送的消息。而进入“自动模式”的契机就是我们从主要任务上分心。

为了避免因没有目标造成的分心,我们需要制定目标。作者建议我们尝试为每天选定3个主要目标。这样子,我们在这一天中,就可以围绕着这3个目标控制自己的注意力。

选定目标也不是随便选择的,我们需要这些目标:

  • 有一定难度:过于容易的任务更容易让我们分心
  • 具有实操性:如果难度过高,我们可能无法开始工作
  • 有连锁反应:比如一个任务的deadline很近,那么不及时完成的代价可能很高,我们就更容易集中注意力
  • 提前预估障碍:未知的困难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

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,我们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分心,这会极大的降低我们的效率。为了增加我们专注的时长,我们可以尝试:

  • 察觉走神原因:在我们专注工作前,将让我们走神的元素尽可能移除
  • 使用计时器:使用计时器统计自己专注的时长,这种量化可以激励我们达到一个更长时间的专注

当我们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,我们更容易分心。然而专注于我们讨厌的工作是更明智的做法。因为这能让我们用更短的时间完成。

有的在我们任务清单上的任务看起来困难很大,我们经常会抵触这些任务,一拖再拖直到deadline。这些看起来困难大的任务,往往是模糊的。如果我们将任务内容具体化,比如从“学习编程”变为“今天读某编程书20页”,任务就没有那么困难,从而变得更容易执行。

分心物

我们可以将分心物分为4类。

讨厌的 有趣的
不可控的 将自己拉回正轨 (如被同事打断) 接纳他们,可能的时候,拉回正轨 (如和家人打电话)
可控的 提前应对 (如电子邮件) 提前应对 (刷手机,网页)

电子邮件是公认的第一干扰源,在没有手机app的年代,电子邮件就被用于推送消息。不幸的是,今天手机app和电子邮件同时来打断我们的专注模式。当我们被它们打断,即使里面没有任何我们感兴趣的内容,拿起手机会让我们陷入之前描述的自动模式。因此,我们需要:

  • 控制查看次数:只在特定时间查看邮件
  • 减少单封邮件长度:少于5句话,如果内容多于5句,还是打电话吧

会议 是另一个会打断我们的事件,为了提高会议效率,尽量要求要求会议组织人设定会议的议程。

尚未完成的事会间断性的打断我们,因此我们需要“完成”这些未完成的事,来减少干扰。这里的“完成”并非真正的去做,而是将他们记录下来。因为这些事情记在纸上,不再需要我们大脑反复回忆而避免忘记,自然也就不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。

发散模式

发散模式是我们灵感的来源,作者介绍了三类发散模式:

  • 捕获模式:让你的意识自由地游荡,并捕获冒出来的想法。
  • 问题解决模式:轻轻地抓住某个问题,让你的思维绕着它转。
  • 习惯性发散模式:做某个简单的任务,捕获冒出来的有价值的想法和计划。研究发现,这种模式最为强大。

这里面我比较喜欢问题解决模式。作者引用的一句爱因斯坦的话很有趣。

并不是我很聪明,我只是和问题相处得比较久一点而已。

​ —— 爱因斯坦

为了和我们的问题相处的久一些,我们可以将问题写下来并带在身边。每天都标明目前的最大问题。睡觉的时候也可以去想一想,很多时候我的灵光一闪都来自于睡觉时。

发散模式的收获取决于我们脑内的信息,这些信息越接近我们的问题,我们的大脑越容易将这些信息连接起来。因此,摄入什么样的信息影响着我们发散模式带来的效果。我们应当摄入“有用的信息”,这些信息需要是

  • 可执行的
  • 实用的
  • 知道后能改变我们的生活的

Recommended Posts